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
通讯员 周雨浓
最近,江苏连云港一所小学孩子打伞上学被学校阻止的事件,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,其称未带雨披的孩子只能淋雨而行。事后教育局工作人员称,学校早就发过通知,最好带雨衣进,不是不让进,是为了安全考虑。这一事件不仅令人诧异,也引发了对机械执行规则和孩子能力培养的深思。
春夏之交,正是雨水丰盈之时。此时大地雨水滋润,处处生机盎然,然而频繁的降雨也给行人出行带来了不便,雨伞也成为了人们防雨、避湿的必备品。孩子的抵抗力相比成年人要弱,一旦淋雨很可能会引发感冒等疾病,所以在这种天气,伞更是孩子们在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安全屏障,雨披可以暂时替代雨伞,但在怎么独自穿脱、怎么便捷收纳等方面,是不能与雨伞相提并论的。
教育局要求学校注意雨伞带来的安全隐患,本是好意,但是在这所小学的执行过程中,我们却看到了“懒政”“一刀切”和“机械执行”等问题。把防止雨伞引发事故的规定,简单地以禁止学生带雨伞进校园的方式执行,这不仅忽视了孩子们在雨天需要雨伞防护的实际情况,也未能提供有效的替代解决方案,体现出一种懒政的态度。对于规定的“一刀切”执行,不仅忽视了孩子们的需求,也可能导致规定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,影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信任感。对于雨伞带来的安全隐患,不能“因噎废食”,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,例如对寄存雨伞统一管理,课间安排老师巡逻防止学生打闹等等。此外,学校也应考虑到规定的实施效果,如果确实有规定不让带伞,那么学校应当在校园内加装雨棚、连廊等设施,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。
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规则和制度的执行,虽然规则和制度对于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行、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秩序极其重要,但教育的目标绝不应该仅停留在此。大家期望看到的教育,不只是规则和制度的执行,而应是对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有效传授。教育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如何生活、如何理解世界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、如何适应环境、如何面对挑战,甚至如何处理微小如雨水这样的自然现象的渠道。只有这样,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,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,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习,最终在人生的舞台上,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教育兴则国家兴,教育强则国家强。一把雨伞,看起来是一件小事,但是由它撑开或收敛的,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内涵,要让教育工作者将关爱带入教育,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呵护,让他们在雨天里有一把可以遮风挡雨的伞,让他们在烈日下有一片可以遮荫的树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X 关闭
环球速讯:莫让规定的机械执行,成为淋湿孩子的一场雨 东方财富证券因3月“宕机”再遭监管“点名” 被指网络安全事件未及时报告